l~I[Q K
Fu=QD
谍战这个题材从前几年到现在,流行于我们的影视剧很长时间了。出色的开端,应该是《潜伏》里的余则成。然后谍战犹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最近像《暗算》、《麻雀》、《解密》……反正每年都有那么几部,反反复复折腾那段历史,只不过越折腾越变味儿,变成神剧啦!变成偶像剧啦!好像战争都是在开玩笑一样!对于这种商业的东西,我也实在懒得吐槽。其实我觉得所有谍战里混得最好的、最成功的,我只认《鹿鼎记》里面的“韦小宝”。你看看人家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混在皇宫里是一品大员,在天地会里是“青木堂”韦香主,神龙教里白龙使,同时和沐王府称兄道弟,在俄罗斯呼风唤雨,和蒙古王子结拜,和台湾、吴三桂斗智斗勇……咱就不说他娶了李自成和陈圆圆的闺女阿珂和其他六位如花似玉的老婆这件事了……就冲这复杂的关系,谁敢不服?谁拿得起来?呵呵! !HpeogEI
言归正传,其实谍战这类题材,我觉得盛行在影视书籍里,虽然俗套,还是有必要提一提“007”系列在这里的推波助澜,因为只要提到间谍,就没办法绕过他。在欧美同一题材中,“007”应该是外国间谍剧的升级版,神话版了吧!无所不能的他无数次历经生死,拯救世界,在这个系列之后,层出不穷的升级再升级的还有《谍中谍》,我就不一一说了,好像我也只对这两部熟。总之,间谍这个行业已经不次于“蝙蝠侠”这类的科幻超人,纵横于地球,不败于天地。 TE#Wu:k?w
所以很少有人关注真正的间谍到底是什么样的。我在90年代翻过一本旧书,那时候就很破旧了,好像叫《一个俄国间谍的自白》,很薄的一本小册子,讲的是他在车站接头,结果被捕以后的事儿。那时,我觉得间谍也很普通,哪有后来那些通天入地的本事。一天到晚小心翼翼,走道都恨不得贴墙根走,克格勃又狠又残忍,秃鹫一样如影随形,提心吊胆的,那可真不是人能干的活! :1evQ`6C
但是美国的约瑟夫•卡农的间谍小说就有点不同,他的小说很生活化,很有代入感,看起来和以前间谍小说的阴暗与后来电影的夸大都不同,他的角度除了不断应对突变,更多的是在叙事的过程中不断对人性的拷问。所以,他的时间背景基本锁在二战前后,在德国或伊斯坦布尔这样地区数国“混战”,那时候刚经历过战争和掠夺,每个人都在一种动物弱肉强食的本能当中,这时候强者和强者,强者和弱者之间,不断的为了生存獲取,各怀心事。这种时候,最能表现人的本性。比如这本《柏林孤谍》就是主要定位在德国。当时德国二战失败后,胜方同盟国苏、美、英、法瓜分德国军事占领区,可以想象各怀鬼胎的混乱。苏美两国的敌对,冷战和封锁及空运反封锁。在危机四伏,刀兵并举的柏林,一个犹太作家为了回家被迫当了间谍,在各个势力中盘旋,相互探听情报,可想而知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境地!约瑟夫•卡农就善于讲述这样一个复杂的,孤军奋战的故事。 -ut:*g>
我很少看这类的间谍小说,为了熟悉作者的叙事手法,我后来特地找到他的《德国好人》改编的电影看了一遍,再读本书就感觉还是斯蒂文•索德伯格慧眼如炬,他把约瑟夫•卡农的感觉一下就捕捉到了。所以,在2006年,他就大胆地用黑白胶片的色调,乔治•布鲁尼和凯特•布兰切特的演技,十分完美地将约瑟夫的基调表现出来。当汽车行使在德国残败建筑的街头,主人公棱角分明的脸庞和沧桑忧郁的表情,和我在读《柏林孤谍》时,他探寻故园时描写的感觉一模一样,他让我立刻进入了当时的阴暗背景。 \]8i_Gx
不过有一点要说,约瑟夫的几篇间谍小说我感受出有几个共同点。 7)W\C,
第一、基本都是在二战和战后的背景下,数国交锋。主要是苏美矛盾。 XC_~&I M
第二、主人公都是孤军作战,他书里的其他各国人物包括自己人,都是各怀心事,到处充满阴谋和背叛,生存和谎言。 >^<eh0
第三、都有一个恋人,但这个女性为了生存早已经不能自己,曾经和平时代的纯真,到最后终将毁灭在这场战争的人性当中。这个《伊斯坦布尔逃亡》《德国好人》和本书都有这个情节。 eAf"Y`ZC
在这个人间炼狱般的世界,一个人面对不可控制的混乱环境,不断地应对各种突发状况,不断地拷问人的心理下限,展现对人性的自我救赎。这个主题不好把握,尤其是要把它隐藏在这样混乱,不断变化的各种危机当中,但是约瑟夫这点很优秀,他的隐藏和描述回忆的时空转换,几乎不露痕迹,让你不自觉中就能追随主人公的思维,不断在现实和过去切换,在大量的对话中将情节不断推进和激化。当我们被最后的结局莫名紧张时,一种甄别人性的无力感,已经悄然深入骨髓。 NDJ 'ua4"
这就是文字的魅力,它在不同的变化和组合中带给我们各种思索。我们在思索中认识社会,认知本性。就冲这点,我是多么喜欢读这些优秀而不是商业化的“书”啊! lFUg.U0\
|
一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