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葆干事创业的豪情 sVIG7ulL
玉门鸭儿峡油田在继承传统中持续发展 &(9+^:07
8月24日,一上班,王昊就带着自己的小布袋子去井场巡检,看到路面上、井场旁有什么能用的小零件,王昊会捡起来装到自己的布袋子里。
MfE^6t
]pI+8HA%/
2010年来到玉门油田的王昊,工作不久后发现鸭儿峡的老师傅们身上总带着一个布袋子,每当需要什么小零件,师傅们总能从这个布袋子里找到合适的配件。王昊管这个袋子叫“百宝袋”。这个“百宝袋”已经有60年的传统,鸭儿峡油田也已默默地走过了60年。 *x{@p>&
g~@+o8
鸭儿峡油田北望戈壁滩,南靠妖魔山。古时,此处是蒙古人的聚集地,由于这一代山形奇特,加之一下雪,山里就经常发生失踪人的事故,因此蒙古人给这座山起名“妖魔山”,但是妖魔山的山头又像一个鸭子嘴,又起名“鸭儿峡”。 Ya_kq
OM#S 36M|
1956年,玉门油田开始在这里打井,发现了新油田,由此取名鸭儿峡油田。60年前,鸭儿峡油田成立,开始了奉献石油的创业史。三年后,年轻的康东锁怀着建设祖国大油田的梦想,从西安一路颠簸来到了玉门油田,在鸭儿峡采油厂开始了石油工人的生活。 YpSP NX
-%26"V/
“从我工作开始,就学着师傅的样子,随身背一个箱子,遇到丢弃的螺丝钉、铆钉之类的零件都会收入这个箱子,工作中有需要,就从这里面找,所以老鸭儿峡人称这个箱子为“百宝箱”。年近八旬的康东锁告诉记者:“那时候鸭儿峡气候恶劣,可是石油工人就是不服输,为了抢修躺倒的油井,石油工人可以几天几夜不下钻台;为了完成任务,他们用脸盆在油坑里捞油;为了早早赶到岗位上,坐的就是敞篷的大卡车,凛冽的寒风能把人冻成冰棍!穿的是四十八道杠的棉工服,吃的是冻成冰疙瘩的凉馒头。但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所有人从不叫苦,更没有一个人打退堂鼓。” Z?6_e
<Sv3u7G]I
60年后的今天,第三代石油人张甜甜来到了父亲工作的地方,成为鸭儿峡油田新一代的石油人,亲眼见证了鸭儿峡油田的重新崛起。 ~*[*Jc=t
3'Ja2gH1
}
2013年,玉门油田打响了鸭儿峡白垩系13万吨产能建设攻坚战。总承包模式、工厂化作业、数字化管理这一系列的创新模式,让白垩系开发速度成倍提高,鸭儿峡油田地底下的资源“苏醒”过来。 %|eKa1
bi~,R
今年8月15日,随着鸭西1-2井的完钻,玉门油田在鸭儿峡采油厂部署的所有新井全部钻完进入到后续的试油投产中。 \y6g-9V]
V MfJm@S
近年来,鸭儿峡采油厂一直是玉门油田的重点建产区块,新井不断投产,为了抓好新井投产管理工作并确保正常生产,鸭儿峡采油厂制定了“三超前”工作要求,躺井不过夜、资料随时取、问题快处理,地上分类、地下分层等管井措施,确保了新井投产快、效率高。
A'S`z.>
&/rlpbl
伴随着油田快速开发,鸭儿峡还提出了“千方液、百方砂、万吨油”的储层改造思路,这也促进了油田相关配套技术水平的提高。鸭儿峡油田压裂规模从2012年前的200立方米,发展到目前的1万立方米,书写了玉门压裂史上的最新纪录。 +d/Rf(
$flh8Tb,
时至今日,通过对白垩系油藏的重新认识,滚动扩边,发现了鸭西10区块、K103区块;L油藏滚动扩边发现鸭西6区块,油田产量突飞猛进,日产原油由2012年的175吨上升至目前的平均日产280吨,并在2015年的5月份实现了重上300吨的夙愿,助力油田顺利加入“10万吨俱乐部”,盘活了濒临废弃的鸭儿峡老油田。 K@j s9=F
c4D{},3'
今年,鸭儿峡人企盼了30年的原油年处理量突破10万吨水平的愿望终于实现。油田注水量已达50万立方米,是以前的两倍以上,再创鸭儿峡油田注水新纪录,油井管理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通过精细制定开井周期,合理调整油井生产参数,油井免修期延长至410天,油井生产泵效有了新提升。 hZvk3,6i2
<MO}o
伴随鸭儿峡油田开发60年脚步的到来,一批高新技术、设备相继应用到油田。首个采出水回注岗位建成投运,结束了1958年以来采油污水外排的历史;首个白垩系油藏减氧空气驱先导试验岗位建成投运;集单井数据采集远传、原油集输、污水回收利用为一体的鸭儿峡接转站顺利投运,首次在鸭西地区实现了油田管理信息化、数字化、集约化。 ;x:{4qC5I
X]jg?cR
鸭儿峡油田开发60年,为玉门油田实现50年代末的百万吨高产和3个十年阶段稳产,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鸭儿峡正不断滚动扩边,油气储量不断增加,持续稳产上产。 UShX~4/
i2/yVLi
坐在干净整洁的鸭儿峡油田餐厅吃饭,几位老鸭儿峡人感慨万分:“60年了,我们依然能感受到这片土地带给我们的荣耀感和幸福感,这石油人当得值了!” LxjAw?
mWNK]*-4
|
一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