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寺庙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象征。但“寺”最初并不是佛教中的寺庙,从秦代以来通常将官舍称为寺。在汉代把接待从西方来的高僧居住的地方称为“寺”,从此之后,“寺”便逐渐成为佛教建筑的专称。“寺”是佛教传到中国后,我们的先人为尊重佛教,对佛教建筑的新称呼。 g|u' M
而“庙”最早也是我们的先人奉祀祖宗、神佛或前代贤哲的地方。在古代,几乎每个地方都会有一座座寺、庙来供奉本地的神明以作守护神。善男信女们会经常带着食物、香料、珍稀宝物等贡品来到寺庙,当做是对神明的敬意。百官的旌教寺和百官的大舜庙,这一寺一庙在当年是代表了我们百官的最高宗教文化,也是我们百官的寺庙滥觞中独呈异彩的一道风景。 lTa(K#.Nl
R&i/:*-
D+
唐代诗人曾吟赞“秋山春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江南重镇浙江除了灵隐寺、国庆寺、大佛寺、普济寺等江南名刹至今还在香火鼎旺外,上虞这个早年称为“江南名寺”的旌教寺不免让人心生落寞了。别家寺院尚有“门前冷落鞍马稀”的萧条情怀,而虞舜故里的旌教寺甚至连回忆也属于非常遥远了。当年的旌教寺一直是百官最响亮的名片,在上堰头沿着寺弄向东走,只要跨过百官有“三顶半洞桥”之称的石桥,再穿过“九间楼”膳堂,绕过一个水池(放生池),那重宇叠殿、飞檐斗角的地方就是旌教寺。 $:WNI\.
旌教寺的周边,都是非常清澈的河流、溪涧,老底子的百官号称:“九溪廿三弄。”其中有二条溪是从这里流向百官街河的。旌教寺的寺内古木掩映、檀香阵阵。 mpZ[Q2?
旌教寺始建于唐大顺二年(891),距今已有1110多年历史。寺院布局严谨、错落有致、气势恢宏,寺内有山门、钟楼、鼓楼、大殿、二殿,大雄宝殿内如来、观音佛像巨大,四大天王、八百罗汉尽塑金身,藏经楼、文僧房、武僧房、库房、斋堂、工房、花房、磨坊等一应俱全,寺前有一口放生池。整个寺院花木扶疏,窗明几净,楹联匾额挂满椽柱。大殿里的四大天王手执蛇、伞、剑、琴,不怒自威。面带笑容的弥勒菩萨,大度胆荡,笑口常开。 &wEn |